現代教育通訊116期![]() 小學人文科及科學科新課程學校分享:科學科試行經驗分享—陳宇超課程主任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踏入下學年,相信各位同工正在如火如荼籌備推行科學科。其實從前年開始,我校就已經在四年級嘗試推行科學科,而上年就直接擴展到一至六年級推行。在試行的過程中,當然會遇到不少問題,但正所謂「關關難過關關過」,這些挑戰使我們能夠在試行的過程中學習及不斷改進。或許,之後同工在正式推行科學科時,也會遇到我校遇到的問題,所以在此分享我校在推行時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讓同工們多一些點子、想法去籌備科學科。
推行科學科,學校的發展方向可說是重要的一環,而校長在這個方面有着「領航員」的角色,可帶領整個團體朝着學校的發展方向進發。而我校在蔡世鴻校長的帶領下,已有一個具體的STEAM發展方向,而他更期望可以與內地有更多來往,所以經常東奔西走,尋找不同專家與我們交流。前陣子,蔡校長就邀請了國家退役太空人陳全,到校與我們進行分享。正因校長有一個龐大的人脈網絡,他可以找尋到不同資源及專家到校交流,讓我們發展科學科時更加得心應手,學生亦因而受惠。
除了校長的參與及帶領外,推行科學科,我認為亦需要從四方面思考——課程、人才、教材、資源。
首先,在課程方面,在我校的科學科,以常識科的課題做基礎,並加入校本課程及本校特色的專題研習,例如我校之前就進行過有關空氣檢測(IAQ)的專題研習。另外,我們一年會有三日「創意日」,讓學生盡情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究,學校又有十八套教材配合「創意日」使用,每套教材有二十多頁,這些教材都是多年來不斷優化改良累積而成。我們亦構建了一個「專家學習圈」,邀請不同專家觀課、共同備課,為我們的課程設計上提出建議。
小組活動方面,基本上,我們訂明每年每級至少會進行兩次全方位學習活動。所以,已經有部份級別參與了五至六次的全方位學習活動,例如到內地交流、觀賞火箭升空等。
另外,為了實踐學生在STEAM活動及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我們讓學生參與很多有關STEAM及科學的比賽,而學生亦將所學在比賽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為我校贏得不少獎盃、榮譽。
在人材方面,我們會進行「科學背景審查」,了解同事過往在大學修讀甚麼科目,是否主修科學?若是的話,校長當然第一時間推薦他們參與推行科學科,參與一系列培訓,成為科學科的主骨幹,為日後正式落實推行科學科奠定基礎。而在招聘新人員的過程中,我們亦會了解他們是否有科學的背景,以此「引入專才」,為學校發展更多新的STEAM、科學相關的項目。
推行一整個新學科,單靠幾個有科學背景的老師,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們希望全體同工「全民皆兵」。上述就提過我校一年有三日「創意日」,有十八套教材,而每個老師都要參與其中,一年做三次培訓。所以久而久之,同事都開始成為不同科學範疇、項目的專家,而我自己就是「紙橋的專家」。
我們亦設立了三大小組——科學小組、STEAM小組及創意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任務:科學小組當然主力負責科學科的推行,STEAM小組主力負責參加不同比賽、培訓精英;創意日小組,就需要「落手落腳」在三日的「創意日」進行各種籌備,例如在之前「創意日」,操場上的水火箭就飛過不停。所以要促成整個學科的推行,及不同活動的成功,都需要同事投入大量心機,並分擔工作。
教材方面,我校有「淘寶」專員,專門在網購平台搜購需要的教材。同事有甚麼教材需要,只要給他們一個清單,他們很快就可以購買到相關的物資。如此,同事就不用煩惱搜尋及購買教材的部分。除了搜購教材外,有關不同的撥款申請、寫報告等都會由該「專員」負責,以減輕老師的負擔。
另外,亦可以善用出版社提供的資源。在去年,我們就運用了現代常識:6C冊,主題「科技開眼界」所包含的大量有關科學內容,參考並使用了當中的教材。而我們亦透過出版社聯繫不同專家,指導我們在科學科的教學理念。
最後,資源方面,我們希望將來有個科學助理去進行協助,但在此之前都由老師自行處理,當然TSS亦協助了不少,減省到同事不少負擔。另外,圖書館絕對是一個龐大的資源,館藏已有很多科學的書藉。而我們跟不同科研機構合作,他們亦提供了不少有關STEAM、科學的藏書予我校,豐富我們的館藏。此外,我相信坊間不同科研機構都可以為學校提供豐富的科學資源,只要願意去發掘,就源源不絕。
綜上所述,我校在推行科學科的過程中,通過校長的領導、全體同工的協力,以及多方面資源的整合,逐步建立了一套系統且有效的教學模式。相信隨着之後更多經驗的積累和不斷改進,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之後的科學科及STEAM的領域盡情探索、發揮創意。期望我校的例子,可以為同工在籌備科學科時有一些新點子、想法,在科學科正式推行時會更加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