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通訊116期![]() 小學人文科及科學科新課程學校分享:小學人文科準備—陳邦彥主任 五邑鄒振猷學校人文科與科學科即將於下學年來臨,各位同工的準備情況如何?是否還有疑慮?我校在試行過程中,正如同摸着石頭過河,以迎接這兩門新科目。 準備與檢視 今年,我們檢視並統整了現時及過往與人文科相關的校本課程、跨學科課程、德育及國民教育活動。在這個梳理過程中,我們發現發展人文科並不是從零開始。過去,學校根據周年計劃或校本發展方向規劃了不同的零碎課程,如今需要依照課程框架進行規劃。因此,促成人文科的開展,不妨從以往的校本課程和跨學科課程着手。 在課時方面,為了讓學生能早日適應下學年的拆科,我校已對常識科的課時進行了調整:小一至小二為「2+2」,小三至小六為「3+3」。今年三年級將會在下學年學習人文科及科學科,因此有可能在螺旋結構的新學科下錯失小一至小三本應學習的知識與課題。為應對這一情況,本學年將採用不同策略進行補教。 教學策略 首先,由於小三的課時調整為「3+3」,新增的一堂課將用作補教。此外,我們也調動了非核心課題的施教時間,例如將一些課題的教學時間調整到考試之後,以騰出時間給主要的核心學習內容。由於人文科及科學科採用螺旋式結構,學生將來會遇到相似的主題與課題,因此在教學時可以用基礎內容補充學生之前未學過的知識。
在專業發展方面,上年度我們向全體老師簡介了人文科和科學科的特色,並了解老師的背景和教授意願。根據同事的意願,編訂了來年兩科的科任,並安排他們進行專業進修。隨後,核心小組將成為兩科的新領導,並接受核心的進修課程。我們也計劃邀請專家學者到校舉辦工作坊,以了解兩科的最新發展。
在教學層面,兩科新增了不少內容,比如國家地理和各個朝代的歷史。在以往只教授中英數常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確保老師能正確教授中史,並能判斷九段線與十段線的分別。因此,我們將要求同事深入了解新課程中的新增內容。
課程實施
跨科教學方面,人文科課程框架明確指出了「必須的學習內容」。在跨科教學中,通常會滲入不同科目的部分內容,因此重新設計一個以人文科為主軸的跨科課程會更為有效。 在評估層面,同工們可以利用這次拆科的契機,對新科的評估進行改革,設定評估分數的來源和比例。除了紙筆測試,是否可以加入專題研習和跨科課程的評估?例如,人文科的評估比例可以設為:50%紙筆評估、30%專題研習/跨科課程、10%課堂實作(例如製作海報、影片,進行匯報等),以及10%態度評估。 除了課堂內的評估,從生活中觀察學生的情意表現也相當重要。因此,可以在校園生活中設立不同計劃,例如校園獎勵計劃,並透過大型活動(如旅行)觀察學生是否從生活中內化了價值觀,從而在「知、情、意、行」的「行」中展現出來。設定評估後,還需考慮成績表中分數的呈現方式,以回應家長對學生學習進度的需求。 行政與資源管理 在行政層面,關於審書程序,樣書將於二月尾收到,五月交書單。在此過程中,遇到復活節假期,加上考試和陸運會,審書的時間非常有限。而全港的學校亦在爭先約出版社的時間進行選書,因此同工們如尚未約選書會,務必及早行動。 在人手和職責安排上,明年將在兩科各設立科主席,而科學科主席將兼任常識科主席。科學科主席兼任常識科主席的原因在於,從前的「STEM」發展到今天的科學科,已建立了一個穩固的基礎;而人文科在相關課程發展上則相對較少經驗。此安排將持續至27/28學年,屆時常識科將正式進入歷史。 在資源運用方面,我們將審視兩科所需的學與教資源,整合現有及未來可用的資源,並配合兩科的發展需求,這些資源包括各種資助及私人機構舉辦的相關活動等。 家校溝通
在家長教育方面,我們有責任向家長解釋拆科後學生學習的變化,因此計劃於明年九月舉辦家長會,介紹兩科的特性,並重點說明學校如何應對拆科,以增強他們的信心。在家長會中,我們也會收集家長的疑慮,並在內部討論後再向他們解釋。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