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49期 前期教訊:
淺談語言學
淺談語言學

鄧思穎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助理教授

1. 語言學研究甚麼?

以下的對話,在我以前唸語言學的時候經常出現:

問 : 「你唸甚麼呀?」

答 : 「我唸語言學。」

問 : 「很好啊!你會講多少種語言?」

答 : 「只不過是兩三種而已。」

每當對方知道我是唸語言學,他一定會感到很「驚訝」。帶著既好奇,又疑惑的心情,猜度我一定會講很多種語言。雖然不一定要博通古今語言,至少期望我會講起碼八九種語言。聽到我的答覆後,對方大抵很失望,又或者更不了解語言學是學些甚麼。

不少人把語言學等同於翻譯學,又或者把語言學視作教授語文的學科,例如漢語、英語、西班牙語等。在不少坊間的書局裏(除了少數大學的書局外),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生物學、化學、數學、心理學、文學的書架,卻偏偏找不到「語言學」的書架,最多只能找到有關「語言」的書架,放了一些字典辭書,又或者語言錄音帶的東西。

究竟甚麼是語言學?

我們知道生活離不開語言,每天我們都使用語言,語言可以說是傳意的系統,作為思想的媒介和表達感情的工具。語言學 (linguistics) 就是一門有系統地研究語言本質和使用的學科。

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小孩子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學會了語言。究竟是誰教會小孩子講話?是他們的父母嗎?可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語言教育家,他們不一定受過語言學和教育學的訓練,也許並不了解他們所說的語言的特點,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語言材料有系統地教他們的孩子;可是,小孩子卻很聰明,只要他們在正常的語言環境下長大,無論父母的教育背景如何,似乎全世界的小孩子都遵遁著一定的步驟,慢慢學會語言。他們在未入學前,已經可以利用語言表達自己,掌握了一定的說話能力和說話技巧。小孩子學習語言的奇妙過程引起了語言學家的注意。

人類說不同的語言,而語言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比如說,在漢語裏,「我吃蘋果」是正常的詞序;可是在日語裏,「我蘋果吃」卻是正常的詞序:更有趣地,愛爾蘭語用了「吃我蘋果」這樣的詞序來表達相同的意思。意義雖然一樣,但是不同的語言卻用了不同的詞序。除了詞序的問題外,不同語言之間的語音分歧也是很明顯的。儘管粵語跟普通話同樣屬於漢語,在詞序和詞匯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假如我們沒有學過普通話的語音,我們在北京的街頭也根本無法跟當地的市民溝通。

在表面上,雖然語言之間存在不同的差異,但它們都有一些共通的特點。例如,每一種語言都有結構,當造一句句子的時候,我們並非雜亂無章地把詞匯堆砌在一起。句子的結構性,也可以反映在以下的句子裏:

1. 我知道小明絕對不會相信小強。

2. 相信小強,我知道小明絕對不會。

3. *知道小明,我絕對不會相信小強。

根據我們的語感,(1)和(2)基本上表示相同的意思,只不過「相信小強」移動到句子開首的位置。可是,我們不能把句中「知道小明」移動到句子開首的位置。(3)的星號「*」表示它是一句不合語法的例子。上述的例子可以證明詞與詞之間的組合有結構性,並非純粹線性的組合。比如說,「相信」和「小強」在句子(1)裏組成一個成分,但是「知道」和「小明」並非組成一個成分,因此不能移動至句子的開首位置。 此外,每一種語言都具創造性(也叫生成能力),無論我們說甚麼語言,我們都可以理解甚至說以前從沒說過或聽過的說話。舉個例子,如果有力氣的話,我們可以說出一句「無限長」的句子:

4. 我知道小明以為小強相信小張懷疑小李知道小王相信……。

對每一個人來說,這一句肯定是一句「新」的句子。雖然是一句新的句子,我們對它的理解卻完全沒有問題。究竟這種語言能力是從哪裏來的呢?

根據語言的這些特點,不少語言學家認為人類語言能力是天賦的,小孩子一生下來就有說話的能力。這種天生的語言能力,就像我們會笑、會哭、會分辨甜和苦的能力一樣,不是後天學來的。語言學家希望透過語言現象,尋找出語言共通的特點,從而了解這種天賦的語言能力的奧秘。

2. 為甚麼嬰兒不能講「媽媽今天很漂亮」?

假設人類有一種天賦的語言能力。如果這個假設是正確的話,為甚麼一個初生的嬰兒只能呱呱叫,不能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呢?

語言能力並不等同於語言。小孩子有說話的能力,並不表示他們會馬上講話。有些語言知識是天生的,但無可否認,有些語言知識應該是後天學習得來的。語言學研究其中的一個任務就是嘗試找出甚麼語言知識已一早在人類的大腦裏,而甚麼語言知識必須通過後天學習得回來的。比如說,人類語言有結構性這個特點,似乎不是後天學習得會來的。按照一定的結構,我們可以創造出無窮盡的句子。語言的這種創造性,似乎也是天賦的。

至於後天學習的部分,小孩子學習語言就像學習走路一樣,需要時間。透過經驗的累積,小孩子逐步掌握成年人語言的特點。因此,要求一個小孩子會說「媽媽今天很漂亮」,首先他要學會了「媽媽」、「今天」、「很」和「漂亮」這幾個詞的發音和意義,還有他需要知道怎樣把這幾個詞組合成合乎語法的句子。這些過程實在不簡單啊!

3. 語言學有甚麼內容?

由於語言應用的層面很廣,語言涉及的問題也不少,而語言學研究的內容也包括了不少的課題。一般來說,語言學「核心」的內容包括語音學、音系學(也叫音韻學)、形態學(也叫詞法學)、句法學和語義學。

語音學討論與發音有關的問題,例如發音的器官和發音的方法。音系學關注如何把語音組合成系統,研究的課題包括音節的構成、聲調變化等問題。形態學研究詞型和構詞的問題。例如:形態學可以告訴我們詞綴在講詞法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利用詞類決定詞的組合等。句法學研究與句子結構有關的問題。例如:句法學理論可以解釋為甚麼我們剛才所見的例句(3)為甚麼不能接受。語義學研究和句子意義的問題,可以解釋為甚麼我們接受「我吃蘋果」,但不能接受像「*蘋果吃我」這樣的奇怪句子。總結來說,這幾門核心的語言學科目主要集中研究語言內部的特質。語言學家希望透過語言本身,反映語言能力的面貌。

此外,語言學與其他學科也有密切的關係,形成了不少重要的科目,例如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計算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這些學科跟其他學科,例如社會學、歷史學、教育學、資訊科技、心理學、神經科學等,息息相關。語言學的發現,對其他學科中有關語言部分的研究,提出了重要的參考。反過來說,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我們對人類語言的特質和功能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4. 語言學能幫助語文教學嗎?

聽起來,語言學好像一門很艱深的學科,牽涉到很多抽象難懂的概念和術語。事實上,語言學知識來自活生生的語料。語言學理論是對語言現象進行有規律的概括、歸納和分析。反過來說,語言學理論能幫助我們認識語言,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因此,語言學知識具有實用價值,可以應用在日常教學的環境裏。

比如說,以香港的環境為例,在中小學的普通話課裏,老師往往向學生介紹普通話語音(例如聲母、韻母和聲調的發音)、詞匯和句法的特點。在普通話和粵語的對比分析中,老師實際上已運用了若干語言學基本的知識,向學生介紹普通話的特點,講解這兩種語言的差別。

至於在英語課裏,如何向學生清楚指出英語句法的特點,要求學生避免出現病句的問題,任教英語課的老師往往費了不少工夫。如果知道漢語跟英語在句子結構和句法特點的異同,老師就可以向學生重點介紹漢英差異之處,讓學生理解這兩種語言異中有同的道理。透過對比分析,老師的解說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所遇到的困難,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此外,對以粵語為母語的英語教師來講,由於母語不是英語,當決定某些英語句子是不是合乎語法的時候,可能頗感困難。事實上,字典辭書不一定告訴我們某些句子是否合語法。找外籍教師幫忙也有時間上的限制。如果老師能具備一定的英語句法知識,不僅加深對英語造句規則的了解,而且可以有效幫助自己檢查學生所寫的英語句子的準確性,提高教學的自信心。

目前,香港重視所謂「兩文三語」的教育,任教語文科的老師能掌握好「兩文三語」實在不容易。如果只從語言表面的現象入手,耗費的時間和精神肯定不少,而且不一定清楚知道「兩文三語」的真正差異和共通之處。既然語言學理論已提供了一套分析人類語言特點的方法,如果我們能具備一定程度的語言學知識,對於語言的結構和運用就能有更深刻的了解。每當面對學生在學習語文出現困難和錯誤時,我們就能分辨哪些是粵語學生常見的問題,而哪些是個別學生的問題了。由此可見,語言學知識對提升語文水平,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肯定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