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91期 前期教訊:
第91期《現代教育通訊》
中文科的小班教學及
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建議
吳智光
香港教育學院

 

一﹑從大班到小班

  小班教學開始實施日期:2009/10學年

  實施班級:自小一開始,逐步於公營小學推行

  預期學習成效:以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成效為目的,因個別差異得到照顧,整體學習成效得以提升

  大班教學與小班教學的基本比較:

二﹑理論基礎

  皮亞傑(Piaget)與布魯納(Bruner)認為,兒童求知欲強,宜提供安全而具刺激性的學習經歷,讓他們通過實踐與體驗學習,如具體動手做、觀察和感受。兒童從互動學習中建構知識與觀點,可減弱他們的自我中心,又配合學生學習風格以培養他們的學習成就與自信,成效最大。

  維高斯基(Vygotsky)與費爾斯坦(Feurstein)認為,可通過社會環境發展認知能力,利用互動學習,爭取成功,提升動機,加強學習者彼此交往,學懂表達與聆聽,促進溝通。

  要提升自學,從師生與生生的互動中學會聽說讀寫,取得與分析信息,建立與運用知識。

  通過小班教學,可實踐以上理念,照顧個別差異,讓每位學童都在彼此刺激的情況下,主動學習,並得到充分照顧和發展,建立走向終身學習的自學能力。

三﹑小班教學元素

1. 整體課堂組織

● 更易以說話活動帶動讀、聽、寫的學習

● 更易就學生學習表現,如課業、作文等,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評估學生學習成敗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施教

● 協作學習與分組教學:

● 學習活動的佈置:

2. 閱讀教學

● 增加不同層次的教師課堂提問,讓學生思考問題

● 學生互問問題,設計「提問指導」和「答問工作紙」

● 答問及互問環節加入比賽元素,設計「比賽規則」及「計分咭」,因人數少,比賽更易進行

● 就課文內容創作或改編為戲劇,作角色扮演

● 小組討論教學

3. 寫作教學

● 加強作文自評與互評活動,針對文題,設計作文自評及互評表格

● 利用作文評講,直接回饋學生,設計作文評講分析表,為不同性質及主題的作文提供評講輔助,由於學生人數減少,能特別就個別學生作文的情況加以較深入的評點

4. 聆聽教學

● 配合說話教學,加強聆聽訓練

● 翻聽檢證,標明答案出處,由於人數減少,容易就個別學生的答案作出解釋

5. 說話教學

● 更易進行個別同學的正音與正讀指導

● 緊密配合閱讀和寫作教學,如讀後匯報和先說後寫活動

● 加強討論與匯報活動的學生指引

● 加強講演訓練

● 加強教師回饋活動

● 設計說話與思考重點表

● 組織同學互評活動

6. 其他支援

● 教師研討會與工作坊

● 小班教學手冊 包括小班課室的佈置、學生分組的安排、說聽讀寫各項學習活動的組織等

● 師生網上支援,如學生網上討論區、教師參考資料、題目庫、比賽╱小組自動計分系統、網上選舉與投票等,由於學生人數減少,網上互動可以加強,如高小可進行試驗計畫

● 設立學生學習輔導時間

附:小班教學的課堂活動

一、分組

1. 能力分組方式(見上表)

2. 師生互動

■ 提問:以不同程度和層次的問題帶引學生學習

■ 活動組織建議:就不同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分組方式處理

3. 生生互動

■ 小組討論 ■ 學生匯報

■ 學生互問 ■ 分組比賽

■ 角色扮演

二、教師教學與學生表現

1. 同一課堂,建議及設計活動 就學與教的內容,區別出可作教師串講與發問、小組討論、學生匯報、小組比賽、角色扮演、個人練習(課堂工作紙),以及各種學習活動的部分

2. 為上述各種常見的課堂活動,擬定教學時間

3. 利用觀察評估表格,即堂觀察與評估同學表現,如學生匯報表現表、學生誦讀、發問及答題的表現記錄等

4. 小班教學使師生答問機會增加,可多擬課堂提問,配合簡報,逐步引導學生思考,並照顧個別差異

5. 每班人數減少,可更有效進行讀寫結合,配合課文,增加學生寫作機會,加快寫作回饋速度

6. 戶外活動,走出課堂工作紙,如課室觀察工作紙、校園觀察工作紙

7. 全語文教育觀 一日一意義,一天一技法;每天發掘一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用簡單文字╱語段寫下,必須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得多於某既定字數。「普通話教中文」的學校,更可配合普通話朗讀,每天不多於2人以自己的作品進行課堂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