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9期 前期教訊:
第89期《現代教育通訊》
談新高中「中國語文」的
學習單元與教學準備
馬顯慈
香港公開大學 教育及語文學院

  按《新高中課程核心及選修科目架構建議》(諮詢初稿)(2004)及《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及中六)》(2007)所述,新高中中國語文課程是中國語文(中四至中五,2005年起實施)、普通話(中四至中五,1998年起實施)及中國語文及文化(中六至中七,1992年起實施)三科的重新整合。換言之,新高中中國語文科是一個三合一的組合,整個課程基本上是融合了上述三科的教學目標與學習內容,學習範疇具備了中國語文、中華文化及普通話的元素。新課程的結構與組織所訂,其學習內容又劃分為必修與選修兩個部分,必修部分以中四階段為主,中五階段開始加入選修部分,到中六階段逐漸遞增。

  必修部分的學習範疇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項,與初中情況一脈相承。原則上,教授新高中本科的必修部分是語文學習程度上的深化。在選材方面有所不同,要注意合乎高中的要求,至於教學部署、組織等方面則沒有甚麼新的改變。

  選修部分卻有所不同,官方文獻指出,學校可以在建議的十個單元中選修三至四個。茲將十個建議單元名目,與上文所提及的中國語文、普通話、中國語文及文化三科一併表列如下:

新高中中國語文:選修單元 中國語文 普通話 中國語文及文化
1. 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
2. 戲劇工作坊
3. 小說與文化
4. 文化專題探討
5. 新聞與報道
6. 多媒體與應用寫作
7. 翻譯作品選讀
8. 科普作品選讀
9. 普通話傳意和應用
10. 普通話與表演藝術

*選修單元範疇與該科原有教學內容有較直接的相關性
☆選修單元範疇與該科部分教學內容相關
◎選修單元範疇與該科教學內容不直接相關

  如上表所示,新高中的選修部分,其教學範疇以環繞著中國語文、中國語文及文化兩科為主。以一所用普通話作為中國語文科教學語言的學校來說,上述十個選修單元都可以照應普通話的教學需要。然而,不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的學校,就比較難選用第9、10兩項,很明顯這對用普通話教學的學校較有優勢。有關文獻又提出一個自主空間,就是學校可以自己設計一個學習單元。即是可以在上表中選取其中三個(例如小說與文化、多媒體應用寫作、科普作品選讀),再另加一個自擬單元。

  甚麼是自擬單元呢?有關文獻在「自擬單元」一節中指出其設計原則:是要貫徹課程九個學習範疇的學習;要體現與必修部分的延伸和互補關係;要擴大閱讀面、拓寬視野,讓學生對古今中外的作品,包括文學、文化、科普、翻譯作品等有廣泛的認識,等等。此外又強調自擬單元的學習內容應該是課程建議的選修單元所未能涵蓋的,並舉「經典作品精讀」、「口語才藝」、「流行文化」三項名目作例。本文試參照上述三項名目,模擬其有關教學要義,詳見【附錄】部分。

  綜觀而論,新高中中國語文科是目前初中中國語文新課程的延續,它對原有的九大學習範疇加以發展和深化。與此同時,又融合了過去在中學推行的普通話科與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而以選修單元重新部署及發展。在設計理念方面,為了照應個別學校學生的需要,而提出了自擬單元,讓學校的中國語文科可以保留自主空間,在選修單元範疇中兼融一些校本特色。自2001年開始,香港中學的中國語文教學就朝着單元教學發展,學習範疇一直向着四面八方伸展開去,到高中階段更作進一步的發展。中國語文科已不再是一門單靠講授課文學習知識的學科。不容否認的是,新課程所學的內容是多樣多變、多采多姿。這對於學生來說,委實是一個莫大的喜訊。它給學生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框架,讓學生的學習可以走出課室,也讓學生通過個人的生活經驗而將本科知識豐富起來。然而,對於教師來說,本科的工作量則是非常巨大,因為新課程的種種要求必須在教學之前做足準備方可如實進行。語文教師除了要具備充足而多方面的專業學問修養外,更需要具體參與課程發展(為照應校本課程需要,不能完全依賴坊間出版商的教材與課業設計),組織及設計本科各項有關教學事宜,包括本科的教學組織、教學策略、各教學單元的設計以及各種不同要求的學習評估,還有各類型的課業批改、成績評估,諸如此類都是非常沉重的壓力。誠然,眾所周知,香港語文教師的工作量與教節都是比較繁多。保守估計,目前一位全職的語文科教師最少需要在校內擔任兩至三班(甚至更多)的語文教學工作,而新課程的學習單元(包括選修單元與自擬單元)必須由教師自行規劃和組織,有些單元更要求教師是某方面的專家(詳見【附錄】之表解分析),所給予教師的工作負荷有多沉重也就可想而知。政府當局及教育界實在有必要為語文教師增添具體的支援。

【附錄】
  經典作品精讀
(課時:28小時)

口語才藝
(課時:28小時)

流行文化
(課時:28小時)

學習目標 閱讀經典作品,提高閱讀經典作品的興趣,加強感受、分析、鑒賞、評價經典作品的能力,提高生活品味和文化素養。 欣賞不同類型的口語才藝,學習語言表達技巧,認識不同表演藝術的表現形式,分析、評價其語言藝術特點,提高使用語言藝術的修養和能力。 透過流行文化專題,研習相關的文化資料,探討流行文化現象背後的文化意義和人文精神,增強對流行文化的認識與反思,並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
建議學習重點

感受經典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氛圍;
分析、比較、欣賞、評價經典作品的表達手法及其所呈現之效果;
鑒賞經典名作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培養閱讀經典名作的興趣。

認識口語才藝的種類和表現形式;
分析、評價不同口語才藝的表達特點;
鑒賞各類型口語才藝的表達技巧與藝術手法;
學習運用口語才藝進行表演(如朗誦、講故事、演講、相聲、說書等);
增進對中國語言文化的興趣。

認識流行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理解、分析流行文化現象背後的文化意義和人文精神;
從不同角度反思流行文化現象;
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

學習成果

能領會經典名作的思想內涵和藝術表達之美;
能分析、比較、欣賞、評價經典作品的表達手法及其所呈現之效果;
享受閱讀經典名作的樂趣,具有生活品味、文化素養。

能認識口語才藝的種類和表現形式;
能分析、評價不同口語才藝的語言藝術特點;
能用具藝術性的語言進行表演(如朗誦、講故事、演講、相聲、說書等);
喜愛運用藝術語言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

能理解、分析流行文化現象,並有個人見解;
能從不同角度反思流行文化現象;
認識流行文化,能對流行文化有所反思。

學習評估建議

校內評估以進展性評估進行,給予適當的回饋,以促進學習效能;
單元終束時宜採用總結性評估。
評估須多元化,如寫讀後劄記、口頭匯報、資料分析、分組討論、撰寫短文等。

校內評估以進展性評估進行,給予適當的回饋,以促進學習效能;
單元終束時宜採用總結性評估。
評估須多元化,如演講、朗誦、集誦、分組討論、互評等。

校內評估以進展性評估進行,給予適當的回饋,以促進學習效能;
單元終束時宜採用總結性評估。
評估須多元化,如寫觀賞劄記、口頭匯報、參觀、訪問、資料搜集、分組討論、撰寫短文等。

教材/學習主題例子 羅貫中《三國演義》/曹禺《北京人》 專題演講/朗誦文藝作品 香港傳統節日之飲食文化/香港流行讀物之文化意識
建議 教師可將上述某一名著分開若干環節指導學生閱讀;可織組閱讀及研究小組,讓學生作匯報及分析(如可以針對人物形象作具體比較分析,又或可集中某人情節作寫作技巧研究)。 教師可設計不同類型說話技巧訓練學生進行演講、朗誦詩詞等活動(如一人演講、二人相聲或小組集誦)。教材可以是古典或現當代文學作品,演講專題、相聲等則要搜集有關資料及撰寫講稿。 教師可按目前香港傳統節日之飲食文化或香港現今流行讀物之文化意識為素材,規劃若干學習單元,然後指導學生作個人或小組式研究,可採用專訪、研討會等方式進行。
備註 教師事前必須對上述名著有深入認識,最好曾經從事有關研究,對有關知識有專業修養(如對小說技巧、小說的社會意識等皆有專門研究),能給予適切的指導及成績評估。 教師必先具備說話藝術的專業修養(如演講、相聲、朗誦等),能在有關技巧上給予示範、指導及成績評估。說話藝術與個人性格、天賦才情有密切關係,是以此項要求有一定的難度。 教師事前必須對有關專題有深入認識,最好是一位專業研究者,方能在有關主題上(如香港傳統節日的意義、香港流行文化的特色等)設計適切的課題,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和評估。

註釋:  
見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新高中課程核心及選修科目架構建議》(諮詢初稿)(香港:教育統籌局出版,2004年10月)頁1。
有關修讀部分之劃分分別詳見於: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新高中課程核心及選修科目架構建議》(諮詢初稿)(香港:教育統籌局出版,2004年10月)頁4,及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務署印,2007年)頁4之「本科建議課程組織圖」。
同上,見《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及中六)》,頁30。
筆者曾撰文討論香港中國語文科教師的工作量,詳見:〈語文教師的專業範疇〉,《星島日報.大學版》F2,09/10/2007。
1關時數乃依照《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及中六)》之「課程結構及組織圖」所示,詳見頁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