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7期 前期教訊:
第87+88期《現代教育通訊》
文化學方法在漢字教學中的 科學運用法
王立軍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現代中國語文顧問

引言: 在漢字教學中進行文化闡析的意義與原則

漢字文化功能的有限性

誇大漢字文化功能的例子


圖1:甲骨文的“奚”字

了解漢字字形演變的重要性

  對漢字進行文化闡釋時發生的偏誤,很多時候是由於對漢字字形的演變缺乏了解而導致的。漢字經歷幾千年的演變之後,字形和文化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不少人直接拿後代的字形作為分析的依據,必然會得出錯誤的結論。早在漢代,就曾出現不少按照隸書字形說解文字的錯誤現象,例如由於隸書 “長”和“馬”的字形上部相似,當時人就把“長”字解釋為 “馬頭人”。而實際上,在早期漢字中,“長”像長頭髮的人,與“馬”的字形沒有任何關係。其他如“人持十為斗”、“蟲者屈中也”等也都屬於此類。對於這些缺乏歷史發展觀念的奇談怪論,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行了有力的批評。但由於許慎沒有看到過甲骨文,他在根據小篆字形說解文字時,也經常犯臆測的錯誤。如他將小篆的“為”()字解釋為“母猴也”,說“其為禽也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為母猴形”。其實,甲骨文的“為字()是以手牽象之形,正反映了古代以象為勞動工具的社會事實。像許慎這樣的文字學大家,以理據保存較多的小篆為分析對象,尚且會犯這樣的錯誤,我們在對待現代楷書字形時,就更應該慎之又慎了。

古代隨意解字的笑話

今人隨意解字的諺說

總結:樹立正確觀念 避免主觀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