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83期 前期教訊:
第83期《現代教育通訊》:把握教學環節 凸顯實踐特徵——口語交際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把握教學環節 凸顯實踐特徵——口語交際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沈小紅
作者單位:浙江省浦江縣實驗小學
轉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
2007年第9期(總第9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這一思想的突出體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做好「實踐」這篇文章呢?

一、獨具匠心設計交際話題

  「匠心」者,巧妙之心思也。要上好口語交際課,教師首先必須選擇合適的話題,既讓學生有話可說,又讓他們有話要說,樂意說。因此在話題的設計與挖掘方面得多花點心思,多從學生的年齡特徵與實際出發,從日常生活中發掘。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安排了「怎麼過『六一』兒童節」的口語交際話題,教師可以抓住「節日」這一話題做文章,設計出一組口語交際的話題。「教師節」到了,就讓學生充當小記者採訪任課老師,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真實的環境中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母親節」到了,可以要求每個學生給媽媽一個驚喜,在送給母親一份小禮物的同時陪母親說說話、聊聊天,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對母親的理解和愛都「倒」出來,從而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其他如「護士節」「老人節」「兒童節」「國慶節」等節日,都可以設計成口語交際活動,而這些話題既與日常生活相聯,又能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發布班級新聞,當聯歡活動節目主持人,給班級建設提建議,諸如此類,都可從學生的生活中選取,以滿足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需要。也可以選擇社會熱點話題,因為這些內容往往備受關注,街頭巷尾議論較多,學生也會有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符合其參與生活實際的需要,更能增強其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時時留心拓展交際機會

  單靠口語交際課來訓練、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時間顯然不夠。口語交際是以口頭語言為載體進行的交際雙方互動的信息交流活動。平時的課堂教學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交際時空。因此教師要抓住語文課堂教學這個陣地,時刻不忘口語交際教學目標。同時,口語交際不能只局限於教室,應輻射到校園生活並走向社會,真正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一次,我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市場「買」商品,讓他們與不同的攤主交流,然後選出代表向大家匯報過程與結果。學生興趣濃厚,體驗深刻。

  只要我們時時留心,處處留意,其他如問題、問診、作客、道歉等等生活中的交往活動,都是絕好的交際機會。可以這樣說,無視學生實際,只拘泥於完成教材內容,不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外延拓展,是絕對達不到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的。

三、打造平台促進參與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和諧的氛圍,要讓學生人人參與,在互動中學會交際,在交流中培養能力。不可「偏心」,不能只把眼光牢牢盯在少數幾個能說會道的「好學生」身上,而忽視其他寡言少語、性格內向的學生。這首先要求教師要有一顆博愛之心,在學生面前真正做到一視同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口語交際中的傾聽、表達與應對,都應該通過雙方的互動來實現。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搭配好互動小組,或同桌,或前後桌,或小組成員,讓「會道者」帶動「少言者」。例如,教學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口語交際「該怎麼辦」,小松不小心把家裡的花瓶打碎了,他如實地告訴了爸爸,卻被爸爸打了一頓。這時,筆者就讓學生聯繫生活,再現情境。

  師:爸爸聽了小松的話後,打了他一頓。如果你是小松,你會怎麼想?
  生1:我覺得爸爸打我是應該的。因為他打我是為了教育我,讓我下次不要再犯錯誤。
  生2:我覺得爸爸不應該打我。因為我是小孩子,而且我是不小心打碎花瓶的。
  生3:我也覺得爸爸不應該打我。如果我承認了錯誤他還打我,那我下次犯了錯誤就不再主動承認了。
  師:那我們能不能幫小松想個辦法,勸勸小松爸爸別打小松了?現在你們來當小松,老師來當爸爸,誰來跟爸爸說話呀?
  生4:爸爸,你不要打我了。老師說打人是不文明的。我下次肯定會小心的。
  生5:爸爸,你打我的話,我一害怕,下次就不會向你承認錯誤了。
  .....

  這種形式的參與互動,就是「不善言談者」也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機會平等,人人都要說。

四、創新訓練方式

  口語交際的訓練既可和讀寫訓練相結合在課堂中進行,也可在課外活動或日常生活中進行。如果只採用單一的形式,缺乏新意,就不能讓學生「說」興大發,樂於表達。

  同樣是對課文內容的復述,就可以多用與眾不同的創造性復述方式,或變換角度,或變換結構,或簡要概述,既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學生系統而連貫的說話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同樣是課堂上的互問互答,既可以採用學生問教師答或學生問學生答的方式,也可以採用一問多答或搶答的方式,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促進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還能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同樣是同學之間的辯論,也可以採用「開放型」的方式,除了「主席」「計時員」以外,在場的人都可以參與辯論,而且在辯論過程中可以改變立場,你辯我駁,針鋒相對。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意識地設計師生和生生互動的口語交際實踐訓練,確實能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效果頗佳。

  其他如「向古人學一點談話的技巧「即興發言」「日常生活角色模擬」等方式都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五、全程關注提升評價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口語交際評價的建議是:「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因此,既要有過程性評價,也要有終結性評價;既可採用觀察、面談、問答、口試等動態的、多樣的評價方式,也可以將學生平時的口語交際情況與考試結合起來;既可吸收英語聽力測試的成功經驗,也可借鑒普通話水平測試(口試)的方式進行評分。但不管採用哪一種評價方式,都應關注學生個體的成長,在評價目標的定位上,要充分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聽說能力、交際信心、溝通能力、交流方式、合作意識等方面,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搭建平台。

(一)在口語交際課上的評價

  口語交際課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實施口語交際評價的主要空間。課上可以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以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為主。在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上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外在的、容易觀察的內容作一些評價。在學生互評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 評語言:語音是否準確,語言是否規範,用語是否恰當。2. 評思路:內容表達得是否清楚,邏輯是否有條理。3. 評儀態:聲音是否響亮,儀態是否端莊,表情是否自然,是否尊重交際對象。在學生自我評價時,也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1. 聽:自己有沒有聽清別人的話。2. 說:看自己是否有效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是否言為心聲。3. 心理:自己心態是否從容,是否克服了緊張的心理。自評和互評均從三個維度出發,主要集中於外在表現和主觀的方面,也就是情感和態度的方面,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利於在口語交際評價過程中發揮學生的評價能力。

(二)在語文教學各環節中的評價

   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重視學生「思維和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方面的問題,如是否樂於發言、有沒有表達出自己的看法等,而且要對他們的口語交際技巧給予評價。

(三)在日常生活中的評價

  除了學校生活,學生更多的是參與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因此要讓家長也參與評價中來。家長與學生最親密,接觸最多,最適合評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對於家長的評價,可以通過家校聯繫卡或邀請家長參加學校評價活動等方式記錄下來,使家長積極主動地介入到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