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107期 前期教訊:
第107期《現代教育通訊》
 文言教材與教學略說之二
〈木蘭辭〉動詞句型舉隅
■馬顯慈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

  古典詩歌以文言寫成,其創作很多時為了配合用韻、字數、節奏,乃至修辭技巧,而將其句式結構加以變化、調整,因而某些句意表達會與一般文言句型有所不同。古詩句子通常具有精簡、含蓄、縮略之特色,不過,有不少詩句仍可套入主謂句及非主謂句去理解。
  〈木蘭辭〉是一篇中學常用文言教材,詩句之動詞描述人物活動相當豐富。以下分類舉例分析其動詞句型及其語法結構:


一 主謂句式
  a 謂語中動詞不帶賓語:
  i 「將軍百戰死。」
   
    主  謂
      ( 狀+動)
  ii「壯士十年歸。」
   
    主  謂
      ( 狀+動)
  兩句詩以名詞詞組「百戰」、「十年」作狀語。句中動詞「死」一般不可帶賓語,「歸」則可帶賓語,例如「歸家」。
  b 謂語中動詞帶賓語:
   [1] 一般賓語:
  i 「寒光照鐵衣。」
   
    主  謂
      ( 動+賓)
  ii「天子坐明堂。」
   
    主  謂
      ( 動+動)
  動詞「照」、「坐」分別充當句中謂語。句中賓語「鐵衣」、「明堂」同是偏正式名詞。
   [2] 主謂詞組做賓語:
   「爺孃聞女來。」
   
    主  謂
      ( 動+賓)
  賓語「女來」是謂詞「聞」的陳述對象,即是「女兒回來」這個消息。「女來」屬主謂結構。謂詞「聞」不是使令動詞,句中的「女」不可視作兼語。本句意思是父母親聽到女兒回來的消息。
   [3] 「所」字短語做賓語:
  i 「女亦無所思。」
   
    主  謂
      ( 動「所」+賓)
  ii「可汗問所欲。」
   
    主  謂
      ( 動+「所」+賓)
  句中「無」與「問」及「思」與「欲」都是動詞,「所思」、「所欲」構成「所」字詞組,充當賓語。
  c 動詞/ 動賓詞組充當主語:
   [1] 帶「數+ 形」賓語:
   「賞賜百千強。」
    
     主  謂
      ( 數+ 形)
  「賞賜」是動詞,充當主語。「百千」是數詞,修飾所「賞賜」的數目。「強」是形容詞,充當謂語,有「多」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所賞賜的非常多。
  [2] 帶「數+ 量」賓語:
   「策勳十二轉。」
    
     主  謂
      ( 數+ 量)
  「策」可為名詞,又可作動詞。「勳」是名詞。「策勳」可作「動賓」結構理解,在句中充當主語。「十二」是數詞,「轉」是量詞,兩者構成數量詞組,陳述所「策勳」的數量。句中意思為所記下的軍功十分多。


二 非主謂句式
  按《木蘭辭》一文所見,省去主語而以動詞作謂語的有以下幾類:
  a 連謂式
   [1] 動詞中間不插入其他成分:
   「歸來見天子。」
    
     動  動+賓
    ( 謂1)( 謂2
  「歸來」是並列結構動詞,於句中與動詞「見」構成「動 + 動」結構。由於「歸來」也可以修飾、限制動詞「見」的時空範圍,所以也可作狀語成「狀+ 謂」。句中「見天子」是「動+ 賓」結構,是句中謂語。「歸來」不是及物動詞,不能修飾賓語「天子」,句意是先「歸來」,後「見天子」。
   [2] 前動詞帶賓語,後動詞沒有賓語:
   「旦辭爺孃去。」
    
    狀+動+賓(動)
   ( 謂1)( 謂2
  「去」可作趨向動詞,此處則作連動理解,承前的告別動作,接着就離去。
   [3] 動詞帶賓語,成兩組動賓結構:
  i 「磨刀霍霍向豬羊。」
   
   動+賓+(補) 動+賓
   ( 謂1) ( 謂2
  句中應分作兩部分,「磨刀」是第一部分謂語,「霍霍」為擬聲詞,作補語,補述磨刀之聲。「向豬羊」是第二部分,「向」可作動詞解,即接近之意,亦可作介詞理解,即對着。 是句若作謂語動詞,則「豬羊」是賓語。「磨」不是使令動詞,本句動詞「磨」與「向」的施事都是「小弟」,有先後和因果的關係;先磨利刀,然後持刀接近豬羊準備宰殺。然而,「刀」是死物,不可施事,不能帶動詞「向」,不可能自動向着豬羊,因此不可當做兼語。
  ii 「出門看火伴。」
   
   動+賓 動+賓
  ( 謂1)( 謂2
  與上例子結構基本相同,本句省去的主語都是「木蘭」。「出」、「看」是兩個共用主語謂詞,按着活動的先後組成順序。全句意思是走出門口看看同伴,屬於連動句式結構。兩個動詞之施事者是同一人。
  b 兼語式
   「送兒還故鄉。」
    
   動+(兼)+動+賓
  前動詞「送」有使令作用, 支配賓語「兒」的活動。「兒」於句中充當是兼語,是後動詞「還」的主語,前動詞「送」的賓語。兩個動詞之施事者並非同一人。
  c 補充式(又稱謂補式)
   「關山度若飛。」
    
     名  動+補
    ( 賓)謂
  「關山」是賓語提前,「度」是謂詞,原句意思是度過關山,也可視作倒裝句式。「若飛」即像飛一般的快,補述動詞「度」的程度。「若飛」構成了補充式謂語。
  d 動賓式(又稱述賓式):
   [1] 動+ 賓
  i 「開我東閣門。」
   
    動  賓
     ( 代+定中)
  ii 「脫我戰時袍。」
   
    動  賓
     ( 代+定中)
  句中賓語結構為「代+ 名+ 名」, 最後的名詞「門」與「袍」都是受事,「我」、「東閣」、「戰時」同是充當定語。
   [2] (狀)+ 動+ 賓
  i 「暮宿黑山頭。」
   
    名 + 動賓
   (狀)  ( 定中)
  ii 「昨夜見軍帖。」
   
    名 + 動賓
   (狀)  ( 定中)
  兩句皆以時間名詞「暮」、「昨夜」作限制性狀語,前者單音節詞,後者雙音節詞,分別修飾動詞「宿」和「見」。賓語「黑山頭」、「軍帖」都是偏正式名詞/ 名詞詞組。

三 其他
  除上述各類不同組合動詞句型,某些句中動詞之功能又別具特色。例如:
  a 名詞活用作動詞
   「願為市鞍馬。」
   
    動+介 動+賓
     (名→動)
  「市」本是名詞, 如詩中的「東市買駿馬」,解作市場。本句則活用作動詞,「市」是句中謂語,與「買」同義。「願」是助動詞,是表示心理狀態之詞,反映出其動作行為是一種主觀願望。句子在主體動詞「市」中間插入介詞「為」(與「替」用法相同),隱藏着下句的介進事情──「從此替爺征」。全句意思是敘述木蘭決定代父從軍,為了此事而去買各類有關物品。
b 動詞作狀語
  「出郭相扶將。」
   
   動+賓 副+動
     (狀)
  「出郭」是動賓式謂詞,是句中主要謂語。「扶將」是聯合結構雙音節詞,解作攙扶。「相扶將」是「副+ 動」詞組結構,修飾「出郭」的活動情況,屬句中狀語。本句原意語序應是「相扶將• 出郭」,描述二人年紀老邁,要互相扶持走出外城去迎接木蘭回家。狀語一般置於動詞前,詩歌因為要配合用韻,於是把「相扶將」三字置後。「出郭」是全句重心,不能將之與「扶將」視為連動結構,本句語序是倒置式,若解作「走出城郭而互相扶持等候木蘭」就於理不通。古代漢語中補語有結果、趨向、程度三類,「相扶將」三類皆不是,假如視之為補語就不妥當。
  語法知識有助教師備課時深入理解文句結構,讓人可以客觀而切實的分析句子,弄清楚一字一句的含義,尤其是一些較難理解的文言文句。然而,古代漢語語法之術語、分析理論,並沒有必要在教學中引用,也沒必要讓學生掌握有關術語及其語法功能,理由是我們的教學不是訓練學生成為語法專家,除非這是一門大學中文系的古代漢語課程。以中學階段而言,學習文言文的大前提,應是如何閱讀理解及欣賞一般古代漢語篇章(包括韻文及散文),藉此提升語文素養,豐富個人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參考書目
• 方有國著:《上古漢語語法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 年。
• 何新波主編:《文言文詞法與句式》,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年。
• 何樂士著:《古漢語語法研究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年。
• 張世祿主編:《古代漢語教程》(第三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年。
• 許仰民著:《古漢語語法新編》,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 年。
• 楊伯峻等著:《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修訂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 年。
• 廖振佑著:《古代漢語特殊語法》,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年。


① 筆者曾撰文談及古代漢語的字詞訓解與教學問題。(詳見拙文〈文言教材與教學略說之一(古寓言四則)〉,發表於《現代教育通訊》106 期,頁28-31。)現將重點放在句型分析,以2002 年前,香港中學中國語文初中年級的範文教材〈木蘭辭〉之動詞詩句為研究材料,談論文言文的教學。
② 文言文動詞的基本功能是充當句中謂語或主謂詞組之謂語。有關說法參考王寧主編:《古代漢語》,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頁189-190。
③ 兼語是指由一個動賓詞組同一個主謂詞組套在一起構成的詞組。見陳海洋主編:《中國語言學大辭》,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年,頁339「兼語詞組」。
④ 非主謂句是指句中不能分出主謂的句子。非主謂句可以分為四類:謂詞性非主謂句、體詞性非主謂句、副詞非主謂句和嘆詞非主謂句。見《中國語言學大辭》,頁388「非主謂句」。本文所說的是謂詞性非主謂句。
⑤ 連謂式是指由兩個以上共同主語的謂詞或謂詞性短語按照一定順序構成的格式。由動詞與動詞組成的叫連動式。見《中國語言學大辭》,頁362「連謂性」。
⑥ 「向」可作、動詞、形容詞、介詞等。詳見徐豫生等編《實用古漢語大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年,頁1024-1025。
⑦ 同註3。
⑧ 補充式是指前後成份有被補充與補充關係的詞組。從功能看,屬於謂詞性詞組結構。見《中國語言學大辭》,頁357「補充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