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99期 前期教訊:
第99期《現代教育通訊》
張籍簡歷及〈秋思〉寫作年代
海子

秋 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本詩說的是作者羈旅東都洛陽,時際深秋,但見秋風蕭瑟、落葉紛紛,思鄉懷親之愁緒油然而發,萌生寫信回家的的意念。因帶信者行色匆匆,詩人不得不速速落筆,唯萬千重意念怎能在短信中說得清楚,故在行人就要離開時,又將已封起的家書再度打開。古代通信不發達,尤其是私人書函常要靠專人(詩中的「行人」一類)遞送。由同時代人杜甫的「寄書長不達」(〈月夜憶舍弟〉)、「家書抵萬金」(〈春望〉)等句,可見當時寄、收家書的極可寶貴﹔而〈春望〉、〈秋思〉竟成相關語題的姐妹作。

  究竟令張籍深恐「匆匆說不盡」的「萬重意」是甚麼﹖作者曾多次往來洛陽,寫該詩時是哪一次呢﹖賞析文學作品,和作者生平、寫作背景乃至創作年代關聯至大,所以本文要稍稍由此而落墨。

  張籍(約767–約830)是中唐著名詩人,其文學成就極大,但仕途卻並不順利。他字文昌,生卒年代有多種不同說法。原籍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少時遷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由於家境貧寒,張籍很早就遠離家鄉、浪跡天涯,四處求學、作詩,也數度返回故里。大約貞元十三年(797)十月,他再度來到洛陽,次年被舉為進士,貞元十五年(799)在長安一舉及第﹔但不久即返回和州,居喪不仕﹔直到元和元年(806)才補太常寺太祝,又十年不調,十一年(816)方轉國子助教。此後陸續任秘書郎、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國子司業,故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大和四年(830)前後卒。

  張籍長於樂府,其詩作多反映社會矛盾及民間疾苦,語言凝煉,風格平易自然。著有《張司業集》八卷,《全唐詩》收錄其詩五卷,後世出版有《張籍詩集》、《張籍年譜》等。

  關於〈秋思〉的寫作年代,因無明確記載,故產生不同意見,對其著作背景及賞析內容的看法也各各不同﹕

1. 早年遊歷所作:許多賞析者以該詩為早期遊歷作品,離家十多載,在洛陽懷念故土;

2. 貞元十三、四年(797-798)說﹕因孟郊向韓愈推薦,張籍於貞元十三年十月,再度來到洛陽,次年被舉為進士(韓為考官)﹔

3. 大和元年(827)說﹕羅聯添《張籍年譜》繫於是年,時張籍任主客郎中分司東都(見《大陸雜誌》廿五卷4-6期,1962年8-10月);

4. 貞元十八年(802)說﹕近年有〈全球最大古代名人硯群驚世再現〉(載於《經濟》刊物2007年4月號,見新國學網:http://www.sinology.cn/WKGX/redirect.php?tid=82124&goto=lastpost)謂海外一大家族用300年時間, 收藏1290方古代名人名硯(另已成書﹕《新見海外中國古代名人硯》),內有張籍《秋思》硯(InkIII0802),表明該詩作於貞元壬午(十八年,802)冬。雖然未見原件,但其言之鑿鑿,似成定論。

  若然,則〈秋思〉應作於張籍中進士及回鄉居喪三年後,重返洛陽等候授官之際﹔此詩寫後四年,他才得初補太常寺太祝一職。因重遊並羈旅故地,唯宦途落寞、前程未卜、進退失據,故思緒萬端,有萬千意念想與家人傾訴,又一時不知如何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