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79期 前期教訊:
第79期《現代教育通訊》:電子出版與教育
電子出版與教育
馬紹良
鳳溪公立學校行政總裁

個人參與資訊科技教育的工作,可算是一點緣。我在任職沙田官立中學校長之前,已經在不同的中學管理層和校長的崗位上,利用資訊科技提升行政管理的工作。眼見電腦網絡系統和互聯網漸趨普及,我深信新科技將對未來教育有著極重要的影響,尤其在於教與學的範疇裡,於是開始在沙官推動資訊科技教育。適逢教育署有意展開全港的資訊科技教育,並徵求有意的學校擔當先導者。沙官因此成為十所先導中學之一,並得以創立全校聯網,安裝強大伺服器及獨立影音系統,方便老師在全校任何位置均可利用網絡取得教材配合施教,同時增強各科題庫內容以供評估學生進度之用。當時的署長羅范椒芬女士希望我把經驗推廣至所有學校,以追上世界的發展步伐,因此說服我這「發燒友」放下教鞭,專心為全港的學校服務。

策動及基建
1999年中我加入當年的教育署工作,全力策動香港的資訊科技教育。職責包括策劃、基建、推廣、啟動課程及研發教材等。當時香港在資訊教育方面不但落後於新加坡及台灣,甚至連深圳亦不如。要有效發展,支援學校方面必須有完整配套的提供,故極度需要一個擁有強大中央教材庫的入門網站,目標要成為一資訊、資源、互動及服務中心,可支援教改及學校的需要。為此我爭取到署長和優質教育基金的認同,又從香港中文大學借調了黃寶財教授共同合作,經過多番努力,「香港教育城」網站在20001128日正式成立,廣泛地展開了協助學校上網及推動資訊科技教育的工作。

教材資源庫的建構方面,「教育城」開始為每個學科建構一「課程樹」(Curriculum Tree),以枝葉散發形式來介紹學科的延展情況,並臚列出每一教學單元及現存於網站內的有關教材。當項目不斷延展時,不難發現某些課題單元在教材方面存有很多的「洞」。但限於人力資源,要迅速和專業地填補這些「洞」,我們就需要一些業界人士來支援填補教材的工作。

首先是邀約教科書出版界的參與,在事態未明朗之前,此舉曾引起教科書出版業頗大的顧慮,擔心「教育城」會影響業界未來的收益。當向業界剖析了整個項目構思的運作,並非是免費任意採用的,而是要所有用家在採用「教材」時,均須於網上付款給提供教材的出版商(當時網上付款方式仍未完善)後,形勢立刻有180度轉變。

概括而言,「教育城」在協調商界參與這方面工作,其架構的設計概念是「三層樓,四伙人」。地下是地舖及展銷區,使用電子貨幣作交易。二樓是服務提供者(Solution Provider),例如有具趣味性的「網上激答」遊戲和各科的學習中心,提供策略給學校及習題給學生練習。「網上激答」本身是一個「引擎」,內存資料,是個人與機器之間的一個互動機制。只要有足夠的題庫,學生便能在網上進行評估及測試自己的能力,並可得到即時回應。假若人工智能部分運用得宜,學生可以選擇在最佳的狀態下進行測試,加上現今科技發達,可利用指模及面部輪廓驗證來核實學生身份,不容易出現作弊情況。此外,網上評估亦可讓老師知道學生的成績及水準,此自動回饋(Automatic Feedback)能牽動教育走向專業。三樓是題材供應者(Content Source Provider),由出版商和作者展出他們的產品和著作供用家在網上採購,而教育城負責吸引人流及分配收入賬項。在這種「各司其職,各取所得」的情況下,每伙人都是專業的,其發展前景一定是樂觀理想的。整個概念的目的是使教材能在網上自由買賣。作者和出版商都能收到Hard Cash,達至真正專業分工。

課程及教材
現時教科書之出版,是先由課程發展委員會訂出課程綱要,再由出版商編寫課本,然後送交教統局審批。一般由課程公布至編寫完成送審至通過審批,經過時日相當。在現今資訊爆炸的年代,知識更新極為迅速,往往有些課本在面世當天,其內容經已過時。為此我曾大膽地直接與出版界就課程方面進行討論及磋商,以確保教材內容可配合進展步伐,更建議出版商改為以單元形式出版教材,以方便隨時修訂,避免因為部分內容更改而要重印整冊所出現的浪費。

課本內容的修訂是無可避免。由於現時印刷書本的資源投放很大,利潤轉薄及數量受到學生人數下降的影響,故香港出版商實在有需要作出轉型,將舊有的運作模式改變過來。加上資訊科技的換替速度驚人,而網上教材可以隨時修改內容,所以在2000年,我已提出網上課本的構思,以迎合新的形勢。隨著近年電腦產品日見輕巧,價格下降甚速,加上「按所需印刷」(Print on Demand)的技術已臻完善,以電子課本取代印刷本,相信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