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77期 前期教訊:
第77期《現代教育通訊》:為「學」而「教」 為「做」而「學」 ——小學語文「教學」概說
為「學」而「教」    為「做」而「學」
──小學語文「教學」概說
劉曉偉
深圳市深圳小學中文科負責人

 

「教學」,是個合成詞,現代漢語詞典將其界定為「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實踐或過程」。很顯然,隨著「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浪潮日益高漲,這個界定之於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有些不合時宜。多年來,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老師們觀念的轉化,已經完全推翻了詞書上的定義。現在所倡導的是強化「學」在「教學」活動時的分量,研究學生學甚麼及如何學的分量,逐漸高於對「教」的研究。

然而,從課堂的一般狀況來說,老師怎麼教,學生就怎麼學,很少有老師這樣教,學生卻偏要那樣學的情況。那麼就產生了一個這樣的問題:老師的「教」如何服務於學生的「學」?面對這個問題,老師們也許會想:首先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是要將內容講清楚;再次是要讓學生學會。

老師如何「教」?
按理說,這種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仔細想想,老師應該講清楚的是甚麼?學生應該學會的又是甚麼呢?在此,就從「教」和「學」這兩個方面,簡單談一談個人的見解。

教一篇課文,語文老師該講清楚甚麼呢?講內容?講情感?講寫作方法?講語文知識?講語文能力?我們不妨一一道來。

如果說要靠老師來講清楚一篇文章內容的話,那就回到了私塾時代。生活在21世紀的孩子的見聞已非昔日可比,各種渠道帶給他們的資訊已經大大擴展了他們的視野,激活了他們對語言的感悟。我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給不識字的幼稚園的小朋友講《小貓釣魚》的故事,講完之後馬上請小朋友思考:「小貓開始為甚麼釣不到大魚呢?」小朋友們會說:「它去捉蝴蝶、捉蜻蜓,怎麼能釣到大魚……」小朋友的回答說明他們已經聽懂了故事的內容。不識字的小朋友尚可聽一遍故事,就能基本懂得其內容,那麼在面對已經識字的小學生時,還用得著將一篇課文的內容一一講清楚嗎?如果一定要這樣做,那就是浪費學生寶貴的時間,也是為師者能力不足的表現。無可否認,有些課文在某些方面的確不易理解,那麼就需要通過老師的「點撥」讓學生撥雲見日,或者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商議而漸漸明了,極少需要老師花很多時間、費很大力氣去講清楚課文的內容。

學生怎樣「學」?
那麼,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講清楚的嗎?否,應主要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例如:有一篇描寫東南亞海嘯的課文,其中寫到一位母親為了挽救女兒的生命自己卻被海水吞沒……像這類文章的思想感情用得著老師去講嗎?對於「母愛的偉大」,學生是可以從文章的內容中體驗到的。反過來說,明明學生已經體會到了,老師卻還要引領他們做所謂的深入理解,試問:深入以後,「母愛的偉大」這一基本情感是否就可昇華為超乎於這個情感之上了呢?如果說可以,那麼這個超乎於「偉大的母愛」之上的情感是甚麼呢?似乎講不清。為了這個「講不清」的昇華而去做所謂的「深入理解」,意義何在呢?如果一定要進行所謂的「深入理解」,那麼「深」來「深」去還是個「母愛的偉大」而已,學生還會感覺有趣嗎?

語文能力的「講」和「練」
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寫作方法,這個不講,學生可能較難悟出,聰明的孩子可能有所悟,但究竟不是百分之百啊。此項可歸為當講之列。怎麼講呢?我認為較佳的講法應該是在學生明白了內容,體會了情感之後再作歸納,並點明作者的手法,再遷移到學生平日的習作中去,來一個讀寫結合,使學生完成一個從知識向能力的轉換。

語文知識並非系統地分佈在各篇課文之中,這是事實。學語文不懂語文知識,就很難讓學生達到「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境界,就很難形成較高的語文素養。故,此項也在當講之列。因為,詞法、句法、章法等語文知識多著呢,在一篇課文的教學中能攻下一個知識點,也就不錯了。常言道「一課一得」嘛。怎麼講呢?融在對課文的理解之中講,獨立起來可能乏味,講完之後,也要伴隨著「練」,不練,枯燥的知識就很容易被學生束之高閣。

至於語文能力,更不是靠 「講」學生就可形成的。再說課文本身並不包含語文能力,語文能力一定是從語文知識中轉換過來的,沒有「練」是難以形成能力的,幾乎與「講」沒關係。

再談「學」
首先要解決一個「學甚麼」的問題。首先我要強調的是:只是為了讓學生學懂一篇課文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學語文主要是為了讓孩子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語言這個工具。因此,學好兩千五至三千多的常用漢字是首要任務,隨之而來的是會聽、會說、會讀、會寫、會想(思維)、會查(有針對性地查閱資訊或資料)。學生做到了這「六會」,老師的語文教學就是成功的。

再談如何「學」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教」與「學」,應該走一條「教、學、做合一」的總路子,將陶行知老前輩七十多年前的觀點,在今天的語文課堂上去實踐,即「教」是為了孩子們的「學」,「學」是為了自己會「做」(即實踐),我覺得這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