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7期 前期教訊:
檢討縮班縮校問題及學校應如何面對幼升小‧小升中——課程銜接意見:
「多聲道廣播」
◎筠默 特殊幼兒教育工作者

「喂!原來他不是說『上海話』而是說『潮州話』的!」洪老師對著正用普通話去哄新移民孩子吃飯的高老師說。

聽到了「拍檔」這話,高老師倒呆了一呆!因為洪老師早前說這孩子只會說普通話,而她自己又不會說,跟孩子溝通的責任,就多落在會聽會說普通話的高老師身上了。這下子倒要說「潮州話」了!可是老師二人,對「潮州話」可是又聾又啞的呀!從大陸剛到香港的孩子只有兩歲多一點,連依依呀呀發音都不會,何況要她聽廣州話!

以前,高老師一邊用普通話,一邊運用餵食技巧去矯正這孩子的偏食,有時候會奏效;所以她一直以為孩子聽得懂她的語言,今天知道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高老師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繼續哄這孩子吃飯。

洪老師突然想起:「哎,對面N3班的黃老師,會說點『潮州話』!」就帶這個姓馬的孩子到N3的課室去,請教潮語應急:「食」、「乖」、「唔好」、「坐低」,不時把這幾句潮語字詞喃喃地低聲唸。
於是以後,「jack(食) 」、「何何jack(好好食)」、.....的聲音就在課室內「絡繹不絕」!

其實雙聲道廣播,早在十年前已在幼兒園展開了。那時候,新移民不如今天的多,會說普通話的教師更稀少,甚至很多人認為普通話是「老土」的象徵。有次,來了一個三歲的上海孩子,他只會聽、說「普通話」,教導的重責便落在高老師身上。全班一同聽故事時,高老師便用「廣州話」,上海孩子時常用普通話問她:「老師,你說甚麼呀?」「一會兒說給你聽。」高老師用普通話回答。他倒是乖乖的坐著,自己看著圖書。每天下午稍有空兒,其他孩子玩玩具、看圖書的時候,高老師再用普通話把
早上的故事,重新說一遍給這孩子聽。

隨著課程增多,再不能偷空給上海孩子說故事了,高老師就用一句廣州話在前,一句普通話在後,雙聲道廣播似的來說故事。

後來又多了一位新移民孩子,他從未離開過媽媽,因此大哭大嚷、常常倒地賴皮.......真的苦了老師,因為老師不會聽福建話,更不會說福建話的呀!想起幫廚雲姐是個福建人,但她整天在廚房忙個不停,不能驚動她。有一次,這孩子又大哭大嚷,老師真的沒法子了,只好把她帶到廚房門外,讓雲姐跟她溝通,這才平息了一場風波!

隨著社會變化,操不同語言的人日益增加,幼師要懂得的語言也得增加,最顯著的莫過於英語了,因香港的菲籍、印籍女傭為數不少,不少孩子又自小由女傭用英語照顧,應對自然少不免。現在幼兒園聘用老師時,都會考慮老師的英語能力。

普通話方面,若非苛求,能對答即可。不過,隨著新移民的入學率增加,單是普通話可會應付得來?何況只會說「家鄉話」的,即使會說普通話,也並非說得麼純正,面對著湖南普通話、四川普通話、山西普通話,老師如何處之?

身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又要去增值普通話了,本來不簡單的幼師,變得越來越不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