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4期 前期教訊:
淺談推行閱讀的方法:推動閱讀的方法 ── 余似君老師專訪
推動閱讀的方法 ── 余似君老師專訪
◎余似君
閱讀導師
某小學的閱讀工作坊中,學生在聚精會神地設計立體心意咭,並寫上「我愛你」,送給至親的人。有些學生打算送給爸爸,有些要給媽媽,大家都十分認真,因為余老師剛剛為學生們講了一個「我永遠愛你」的故事,啟發學生珍惜身邊的人。

余老師時常到不同小學舉辦閱讀工作坊,她的工作就是向家長及學生介紹閱讀的益處,已經有不少人聽了她講故事而愛上閱讀了。她認為要孩子愛閱讀,應該讓他們感受看書的樂趣,以下她分享了辦閱讀活動的心得。

閱讀活動的過程與技巧

講故事三部曲之一 —— 帶出故事主題

有些學生不愛閱讀,余老師到學校進行工作坊時,都會先用故事帶動,她說:「無論大人小孩都無法抗拒聽故事的魔力」。當然講故事是有技巧的,以一本談論均衡飲食的圖書《瘦皇后》為例,講故事前可先問點問題熱身,讓孩子思考故事的主題,例如:「為甚麼人會那麼瘦呢?」或問:「是否瘦就一定美麗呢?」有一次,學生便舉電視劇《皆大歡喜》的例子回答說:「萬貴妃雖然樣子漂亮,但心腸不好,怎樣美也沒有用」。余老師說:「你可以發現,學生懂的事情其實很多,還遠遠超越我們的想像。」

講故事三部曲之二 —— 停一停,問一問

講故事三部曲之三 —— 延伸活動加深興趣

故事說完了,還要進行延伸活動,例如設計一點勞作、遊戲、故事創作和專題研習等給學生。如以上述的《瘦皇后》為例,可試著叫學生設計「健康餐單」,最後,講者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些相關書目,作為活動的結尾。

在愉快的氣氛下給予學生閱讀的樂趣,是推廣閱讀的第一步。透過設計者的用心,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建立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及發揮創意。很多教師用了這方法後,才發現某些學生的一些潛質哩。

講故事的正確態度

講者應該注意講故事的態度是否輕鬆有趣,因為講故事有別於說教,不應加入自己意見或評核內容對錯,學生是有能力分辨是非的,而且說教式的講故事有損輕鬆和享受的氣氛,使閱讀課變成與上課無異,這會妨礙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甚麼是優良讀物

閱讀從優質讀物開始,一本優良讀物足以影響學生一生的閱讀習慣,但許多家長和老師會問:「怎樣才算是優質讀物呢?」余老師指出了優良讀物的四種特性:

1) 文字要暢順:

作者流暢的文筆和簡明的筆調,能把故事灌注到讀者的腦海內;優良的讀物應該是一看就明的,花太多時間了解內容,會使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別忘了,優美的句子,是孩子寫作的好參考。

2) 故事有內涵:

《伊索寓言》可是最具代表性了,簡單故事背後蘊含的道理,是學生處世的良方,善於推動閱讀的老師都喜歡用這類故事說明抽象道理。這些讀物能讓學生獲得深層思考,這是推動閱讀有成效的原因,也是關鍵。

3) 良好的情節:

情節有很高的娛樂性,對於閱讀經驗較深的同學而言,看情節曲折的故事書比看電視來得有趣。是否能讓學生愛上閱讀,就要看所選的圖書有沒有這個特點。就算是成人,這也是選書的標準。再者,多看這類作品,對如何鋪排寫作內容有很大幫助。

4) 精美的插圖:

別以為多字就是好書,一幅精美的插圖能帶起整個閱讀興趣。年幼的讀者都是先看圖後看字,一幅生動的插圖就是整段文字,甚至是故事的大綱。年幼讀者被圖畫吸引了,為了想知更多,會開始主動看文字,久而久之,閱讀的習慣便被培養出來了。

世界經典名著是人所共知的優良讀物,以上各點是大部分經典名著的共通點,對於近代出版的圖書是否「優良」,評定準則也大概如此。

為孩子選書還要因應他們「閱讀的特質」,因為不同孩子的習慣有別,有的喜愛文學、有的喜愛科學,選書時還要視乎學生興趣而定,家長和老師可以推介,也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

家長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

閱讀習慣是從小培養的,家長應該擔當小孩的榜樣。因為小孩都是以父母為學習對象,一個愛好閱讀的家庭,兒女也多是愛閱讀的。很多專家指出,在學生小時開始,便要定出一段閱讀時間,即使五分鐘至十分鐘也好。襁褓時則可以進行睡前講故事的活動,到孩子長大也養成了習慣以後,父母可以鼓勵他們嘗試閱讀,甚至倒過來由孩子講故事。另外還要給孩子有自己的書,父母不妨在節日或特別日子給孩子選一本有意義的故事,孩子喜歡一本書是會看完一遍又一遍的,閱讀習慣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在書香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無論聽、講、語文或學習能力,都比不閱讀的孩子好。近年來,許多學校把閱讀定為重點教學,更舉辦給家長的親職閱讀訓練,其目的也是如此。

看漫畫也是閱讀

由於香港的應試文化,使某些家長用分數衡量子女的學習成果,並限制他們只看學術書籍。余老師表示,這是嚴重的觀念錯誤,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因此被妨礙了。其實,家長應該讓學生學會分配時間,課業完成了就讓他看喜愛的書。學校也可以主動向家長解釋閱讀課外書的益處,尤其現在提倡多元智能和學會學習,都注重搜集和應用資料,而最直接的資訊是從課外書而來的。再者,有許多德育故事可以建立人生觀,分享閱讀可以建立人際關係,親職閱讀讓家長更明暸子女的想法,這些益處是不能被學業成績取代的。

閱讀是需要不斷鼓勵而非禁止,就算子女只愛漫畫亦不能禁止,這總比甚麼書都不看好吧!如果想孩子從看漫畫轉看其他書種,家長可先介紹他們看名著漫畫,孩子如覺得有興趣,繼而推介小說版,再介紹原文版。這可讓孩子知道,有很多書其實是很有趣的,只是孩子未有機會接觸而已。

中外閱讀文化之別

「加拿大的閱讀風氣比香港盛行多了,」余小姐說,這是由於當地與本地教育環境的差異。在加拿大,小學生藉閱讀進行學習,當地的老師會與學生閱讀不同書籍和推行閱讀活動。老師設計課程時,要找圖書館管理員協助提供書目。單是動物的主題,圖書館管理員會開出三至四十本圖書,讓老師從中挑選合適的進行教學。學校圖書館的開放時間會遷就學生自由運用,而學校也時常營造空間,讓他們習慣使用圖書館。圖書館的佈置也別出心裁,除了把專題書種放於當眼處,也會在節日設計圖書專櫃,例如萬聖節前後,書架上就是一整列的萬聖節圖書,學生進入圖書館,大部分會因好奇而借閱。外國的閱讀文化就是這樣從小培養的。

反觀香港小學的閱讀文化,有跟隨外國發展的趨勢,但不同之處在於學生往往把時間花在準備默書測驗上,閱讀空間相對減少了。

尚欠本地優質圖書

最後余老師補充,其實學生也可以像外國學生一樣愛閱讀,但必須給他們營造閱讀的空間。優質的圖書也很重要,現今大部分的創作來自外國翻譯,十分缺乏本地化的創作,幸好閱讀佔了教育趨勢的一席位,希望日後會有本地的優質圖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