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63期 前期教訊:
幼兒教育與數學教學分享:解釋「學會學習」
解釋「學會學習」
◎陳潤齡

談「學會學習」此一題目,先要認識「學習」一辭。所謂「學習」,在【說文解字】中是作如此解釋:「學,覺悟也;習:數飛也(即盛飛之意;意謂初生之鳥,勤於練習飛翔的意思。)」換句話說,凡事熟練,配合心思,才能從覺悟中,得到學識、智慧、成功等等結果。

由此可知,在有「學」的動機前,先要有學的對象(通常指知識),以改善自己知識上的不足(即不懂不識),從而透過「學」的過程,達到知(即懂了識了)的結果。「學」的初步活動完成。

雖然「學」的「初步」活動完成。但不代表「學」的活動已經圓滿。想令「學」所獲得的知識真正穩固,還要靠「習」。因為人透過「學」所獲得的知識,最初印象清晰,過後便印象模糊了,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如何保障那「學」所獲得的知識穩固而不忘失,便要靠「習」來加以完成。

「習」有練習、操練、實驗、實踐、努力、實行、溫習……等等的意思。我們知道,人透過「學」所得的知識,其所保持的記憶「時效」有限。如何令記憶力加強令「時效性」長久,則要靠「習」來完成。具體來說,即透過「習」把「時間」捉住,那麼我們便要時時溫習、實踐和練習等,這樣又會帶出另一個「勤」字。古今中外聖哲、成功人物,多是三分聰明七分勤力,其理在此。

以上分析,所謂「學會學習」,是要學會如何將「學」與「習」緊密配合起來。反觀現今有不少學生都用了錯誤的學習方法,只知「學」,不知「習」。古人讀書,一開始就先要立志,如宗教信仰中基督教、天主教一開始就先要受洗;佛教要皈依行願;無非先要固其恆心,不受任何物卻或外在環境的影響。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至於「學習」的心態要如何調整呢?按「學」時的心態是「誠」,「誠」是認真的意思,「習」時的心態是「勤」,勤是努力的意思。「認真」才能達到專一,「專一」才能達到「學」的效果;「努力」才能令所「學」的內容穩固,「穩固所學」才是「習」所要達到的目標。

由此可知,學生所追求的知識,要想達到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必須「求學」與「溫習」並重。舉學生讀書為例,一般學生上課,無疑是聽老師講書(這是求學部分),但放學回家,卻不太懂得用恆心、用功而認真地做功課(這是溫習部分);因此,所「學」沒有「習」支撐,以致學則不固;到頭來整個的學習過程最終失敗。近年來,香港無論大、中、小學學生,其程度普遍下降,未學會學習,不無攸關。

其實,我們不妨舉個更具體的例子:「學」好比種子,「習」好比耕耘。雖有種子,不知耕耘,如何結果?學生上課只知「求學」,課後從不重視「溫習」之跟進;如此讀書,簡真如緣木求魚,不會得到理想的學業成績。所以,教學生先「學會學習」,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