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59期 前期教訊:
讀破萬卷書──發展朗讀藝術,支持教育改革

發展朗讀藝術,支持教育改革

劉振華 朗誦音樂協會評判

自從教統會提出全面的教育改革後,教育界及社會人士有極大的迴響,對於「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創新」「敢於承擔」「全方位學習」的落實議論紛紛,而教統會把「善於溝通」列為廿一世紀四大教育目標之一,可見「善於溝通」是現代生活的一項不可或缺的技巧,亦是成功人士的必備條件。而朗誦則是訓練溝通技巧的一種有效方法,因此各界人士應同心協力發展朗誦藝術。

溝通是一種傳意活動,怎樣把心意成功地向別人傳達而不被誤解,是一種技巧與藝術,這種藝術是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掌握的。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從朗誦入手,因為這種藝術需要發音、節奏、聲調、感情、眼神、動作的配合,朗誦實在是綜合的藝術。古語云:「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同一句話,不善用語氣、聲調、感情、動作可以得出相反的後果,能言善辯者可以化險為夷,拙於辭令者易招煩惱,可見善於溝通是何等重要了。

朗誦要聲、情、意並重。要達意必先了解誦材和內容,假如自己都不明白詞意,可能會用錯聲、表錯情呢!通過朗誦亦可接觸詩詞、散文、演說辭,同學們亦能增進文學修養和豐富詞彙呢。

其實教育界很早已重視朗誦藝術的了,每年一度的校際朗誦節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亦為香港培育了不少演藝人才,是同學們一個非常有效的觀摩交流學習機會。今年參加朗誦的人數竟高達十二萬人,估計明年增加至十五萬,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證明了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誦活動,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和在已有的基礎上培育學生的溝通能力,我有幾項建議讓大家參考:

  1. 傳媒多作報導:猶記得七、八十年代,傳媒是十分重視每年的校際朗誦節的。各大報章如華僑、星島、南華早報等每天都有大篇幅圖文並茂的報導,更經常刊登優勝者與評判的照片,參賽的同學都會認真準備,戰意十足,老師家長都十分關心。十多萬的參賽同學加上幾十萬的家長和老師,實在是一個十分龐大的讀者群,傳媒界是否應重新考慮市場需要而恢復廣泛報導,使校際朗誦節成為教育界每年一度的大事呢!

  2. 多舉辦導師朗誦講座及導師培訓班:要提高學生的成績,先要提高導師的水平。有數十年歷史的朗誦協會,可以經常舉辦或協辦朗誦講座及師訓班,邀請經驗豐富的人士負責培訓學校導師,讓更多的同學得到適當的培訓。

  3. 多舉辦中、港學生觀摩交流活動:朗誦協會可以組織中港交流活動,派出朗誦節的優勝者參加,既可擴闊視野,又可互相學習,提高水平。


假如朗誦的風氣能夠開展,演講、演戲的藝術能夠普及,我相信我們的下一代必能「善於溝通」,人與人的關係定會融洽,社會必會更繁榮,國家更富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