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55期 前期教訊:
論補考制度建議
論補考制度建議

陳志華 聖公會梁季彝中學中史科科主任

本年5月,教育統籌委員會編制《教育制度檢討:改革方案》諮詢文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少回應,其中對九年基礎教育、高中教育體制等意見的迴響最多。考試制度方面,論者卻較少談及。教統會提出了補考的建議(見該書,頁69,第5.3.4項)是「增加在同一年內舉行同一考試的次數,讓重考生不用等待一年時間才能參加補考。」

現在,每年重考生的次數也不少。以1999年的會考為例,詳見下表:

 
學生人數
備註
第一次參加考試
73,072
佔全部考生的52%
重讀生(學生考生)
24,121
佔全部考生的25%
全部學生考生
97,193
佔全部考生的69%
重讀生(自修生)
43,396
佔全部考生的31%
重讀生
67,517
佔全部考生的48%

重讀生約佔整體考生的一半;學校考生中則有1/4是重讀。不少學校資源是用於重考生身上。若全港的重讀生平均分配的話,以每班會考班有40位學生為例,其中便有十位學生是重讀。現時,全港學校重讀生卻非平均分配。結果,部分學校有較多重讀生。重讀生的再考成績結果怎樣?沒有人做過相關的統計。但據考試局的成績統計,對重考生的成績也有初步瞭解。

 
考生旅考六科或以上的人數
分數
考生的比率
人數
%
全部考生
91,508
12分
3,827
4.2
13分
3,627
4.0
14分或以上
22,183
24.2
學校考生
76,454
12分
3,405
4.5
13分
3,288
4.3
14分或以上
21,430
28.0

全部考生取得中六第一階段收生資格(14分)只有24%左右。由此可見,不少重讀生也未能在第二次會考中獲得佳績。可惜,他們要用一年的時間準備。其實,考生重報會考的原因頗多。一些考生可能是表現失準,希望再赴試場,以求獲得佳績。一些考生可能不願工作,依戀校園生活。一些考生已知道能力不及,奈何家庭迫他再報考。現時,這班年青人要等一年,才可以報考。

教統會提出增加在同一年內舉行同一考試的次數,實有不少優點。首先,學生可以不用等一年,便可以重考。部分考生可能因過分緊張、不幸患病,引致未能在試場上獲得理想成績。若要他們等一年,實有點浪費光陰。若他們早點重考,便可以利用餘下時間來充實自己。高考生的情況也一樣。寒窗苦讀實已十分辛苦。若他們要等待一年才補考,實一大折磨。

其次,現時中五重讀生約佔中五學額的1/4,佔用了不少學校資源。不少論者也指出改善本港教育的方法是降低師生比例,減少各班人數等。若果重讀生早點補考,有助改善學校資源的運用。當中五級師生比例得到改善後,老師們便可以進一步因材施教,學生成績也可能得到改善。

現時,中五重讀生要在學校唸多一年,才可以報讀會考。對部分重考生而言,他們實在沒有心機唸相同的課程。結果,他們在課堂上草率了事、敷衍了事。他們嚴重影響課堂氣氛,更導致其他同學也模仿學習,無心戀戰。新的補考制度有助改善這個情況,學校可以開設兩類中五課程,重讀的學生可以報讀重考班,課程較精簡。其他由中四升班的學生則報讀一年制的中五會考課程。老師們可以因應課程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法及教材。高考中七班的制度也相同。首讀生和重讀生的學習閱歷不同,在同一班學習實存在不少問題。

但這個制度並非百利而無一害。首先,不少學生可能因補考不用等待一年,不經思考便申請補考。考試資源可能不足之餘,社會更可能彌漫會考三年制、大學考兩次的風氣。結果,原有的考試制度或會名存實亡。學生對會考不認真,如成績不理想,便立刻補考,有何大問題。高考生的情況也一樣,他們會認為有兩次投考大學的機會。首次不成功,便立刻等待第二次。

其次,會考是銜接預科課程,高考是銜接大學課程。若考生可以在會考或高考後數個月已補考。他們獲得成績後,又不能立刻升上預科或大學。結果,他們有一個悠長假期。政府和社會團體要考慮如何照顧這些考生,讓他們充實自己。否則,社會便會有一些無所事事的年青人。最終,可能會衍生一些新的社會問題。

這個建議是由教統會提議。可惜教署、考試局、辦學團體也未見積極回應。這建議是一個良策,改善日益增多的重考現象。但最重要是如何善用,不致濫用!否則,補考制度會變成考試的第二部分,並非第二次考試!每位考生也不重視第一次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