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54期 前期教訊:
教改方案閱後感
教改方案閱後感

胡少偉 香港教育學院講師

這一次教育制度的全面檢討,教統會打破了自三號報告書以來的專題探討形式,作一個全方位的諮詢和考慮;這將有利於香港教育各個部分的配合和保持教育的長期發展有一個穩定的方向。
反覆看過教統會第三階段《教育制度檢討:改革方案》諮詢文件,筆者得到一個很重的感受,彷彿香港教育得了一個重病,為了醫治這個病人,醫生們開了一系列的處方。在此,筆者很難判斷各處方的成效,但香港教育現況是怎樣的?香港的教育存在什麼的特點呢?在這個全面的教育制度檢討文件中,卻未有系統的交代;而要進行教育改革的因由,是因為「世界變了,教育制度非變不可!」

改變社會的教育觀

說到這一趟的教育檢討,筆者個人是十分支持的,回想一本港自1978年推行九年免費普及教育以來,政府雖然能為每個學生提供九年的教育,但教育當局卻只關心學額數量的提供,卻沒有在教育質量方面予以配合,故此什麼是普及教育?基礎教育的意義卻未有深入民心。加上當時高中及大專學額不足,使八十年代的香港教育依然是一個為篩選學生的教育,學學生、家長和老師皆十分重視公開考試的成績,為了做出成績,學生和學校皆擇優而教,造成了學校選好學生教,好學生選名校的現象。雖然本港於九十年代大幅增加大學生學額,加上每年約萬名學生離港升學,本港現時學生應是不太缺乏升學機會的,但這種異化了的精英教育卻未有改變,香港社會和學校仍受制於過份重視考試、智育唯一的文化。故此,筆者認同改革的關鍵是改變學生、家長、教師和公眾的教育觀。

全方位的改革

另一方面,這一次教育制度的全面檢討,教統會打破了自三號報告書以來的專題探討形式,作一個全方位的諮詢和考慮;這將有利於香港教育各個部分的配合和保持教育的長遠發展有一個穩定的方向。這是今次教改的一個優點。與此同時,這一次教育檢討的討論,教統會不局限於委員會內的參與,組成多個專責小組,請不同方面的教育界和社會人仕參與,使今次教改方案具體和周詳,也是一個值得稱許的做法。

此外,就三個教改熱點的課題,包括高中教育改制、推動大學教育多元化和建構持續教育體制,教統會不急於求成,草草推出方案;而是建議組成專責小組,作深入的建議和跟進,筆者覺得教統會十分明智。

至於,有關教統會的具體建議,最具爭議和討論的,筆者認為有以下三方面,包括:小一入學機制、中一派位機制和一條龍的辦學。這些課題無獨有偶皆與學生選派有關,正如筆者上文提及,現時的家長和老師皆十分重視選校和選生,教統會所建議要在這些方面作改變,在總體是「零和遊戲」的情況下,所謂新的建議必定是會受到一些人的歡迎和一些人的反對。

而在理念方面,在普及教育的原則下,筆者是十分認同教統會側重於教育公平。基礎教育階段作為全民的教育,實應強調每一個學生的同等入學及升學的機會,基於此,筆者贊成於小一入學機制方面,增加家長的選擇權,至於是一步到位抑或分段實施,則應看主流民意而作結論。

而中一派位機制方面,一個異化了的學能測驗和五級標籤,確實令不少中小學生、家長、教師和校方受害。故此,減少組別是不用爭議的。但如何制定一個可替代的派位機制卻人見人殊,文件中教統會現時所考慮的妥協方案,有一定爭議,當中更完全排除了不分組別隨機派位的做法。當然在民主的原則下,假若真的有大半的人都支持教統會方案的話,在不再爭議的情況下,便可實行改革。筆者期望愈來愈多的人會接受這個過渡及其最終方案。

再者,有關一條龍辦學模式,觸動了現有的直屬及聯繫學校制度,在教育公平的原則下,相信大部分有名望及有承擔的學校,會逐漸接受新的辦學規則。

研的重要性

最後作為一個有參與研的人,筆者最不滿統會諮詢文件中,鮮有提及育研究。國際和內地的不少育文獻中,都有提及師扮演一個育研究者角色。正如統會文件內提到師是育改革成功的關鍵人物,參與研有助師的質素提高和反饋;要育改革能帶動與學的轉變,師的轉變和成長是不可缺少的。寄望統會在最後的建議中,能明確研是改的伙伴,或為育研究在改中尋找一個適切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