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資源中心
L & T Resources
現代教育通訊
MERS Bulletin
現代教育通訊 108期 前期教訊:
第108期《現代教育通訊》
本期教訊目錄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言教材與教學略說之三
〈始得西山宴遊記〉〈岳陽樓記〉
寫作結構比較分析①
馬顯慈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

  學習文言文的目的,倘若是在於理解文章的內容,那麼字、詞、句的訓解,就是首要的學習目標。即是說,要打好閱讀及理解文字、詞義與句法的基礎,掃除理解文言文的障礙。學生掌握了文言字、詞、句的辨析能力,原則上是可以讀通文言文。然而,要清楚理解一篇文言作品,字、詞、句的辨析與理解,只是基本的要求。事實上,高質量的文言作品值得我們學習的範疇很多,除了字、詞、語句外,文章的寫作結構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眾所周知,傳誦千古的文言名篇,都是以精煉的文字寫成,其章法結構組織也往往別具法度,在謀篇構思方面值得我們借鏡仿傚。文言文之結構組織學習,既可以啟迪建構撰寫文章的布局,又可以指引開展寫作的脈絡。教師倘若能夠通過適切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清楚理解文章的寫作結構,特別是通過相同類型之文章比較分析,可以協助學生觸類旁通,開啟創作思維,具有積極而實際的教學意義。以下試以〈始得西山宴遊記〉〈岳陽樓記〉兩篇經典文言篇章為例②,通過比較分析其寫作結構。

  所謂寫作結構,傳統稱為謀篇③,也即是篇章布局,是指對文章全部內容的編排。〈始得西山宴遊記〉與〈岳陽樓記〉同是以「記」為表述型格,大可歸類為記敘文體。兩文同是以敘事為線索,寫作重點均放在遊賞風景及作者之所思所感。然而,在描寫及抒情方面則又各具特色,寫作對象之主次、輕重、虛實各有不同。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唐人柳宗元之作,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全文按敘述內容而言,分為發現西山之前與後兩個部分,當中包括自述因被貶心情不好而寄情於山水、發現西山前之感受;發現後之遊踪及其心理與思想之變化。作者致力描述西山之與眾不同,抒發其個人之獨特體會,最後歸結以西山之遊為遊覽山水之真正起始,並以交待寫作日期作結。

  〈岳陽樓記〉則是宋人范仲淹之作,寫於北宋仁宗慶曆六年(公元1046),全文按所述內容可概括為記述、寫景、抒情、議論四個部分,包括撰作此文之緣由(撰寫時間、友人邀請撰文、名勝之重修等事宜)、登樓觀景、由觀景而引發之悲喜感受,以及借此抒發個人抱負與寄望同道一起承傳之政治理想。

  說回〈始得西山宴遊記〉,此為實地記載與旅遊直接相關的記敘文,活動時空線索先後分明,屬於直述筆法。作者由自述遭貶謫引入,描述一己感受及寄情於永州山水之情況。寫作線索接着由發現西山開始轉變,進而描繪西山之怪特及從中所得到之啟發。於此文章在描寫方面又鋪設了幾個不同層次,包括景色由遠而近、自高及下,以及黃昏入暮之描寫;藉着景物抒情,提升到由情入理之感悟描寫;與朋輩宴飲共醉而有所感興之記述,再綜合是次遊覽中對宇宙萬化與自我契合之體會。最後以交待全文撰作緣由及日期作結,具體呈示出是次遊覽的意義。全文重點不在於遊踪,而在於遊覽中之感悟。若以文章之虛實而論,寫遊西山是虛,寫感受是實,這也正是作者所要傳遞之主題。

  至於〈岳陽樓記〉一文,引入就開宗明義交待撰寫日期與應邀而寫之背景。本文題目亦標示為「記」,不過是記述名勝之重修及其有關介紹,而不是寫作者親臨岳陽樓之遊歷經過。④全文敘述層次分明,先說撰作緣由,接着名勝位置,景物描繪及人情狀態,最後以抒發個人感想作結。文章所述並非即景生情,而是通過想像或回憶,把各種風物情景逐一描述。首先從宏觀角度描述岳陽樓所在之壯闊湖景,接着從登樓者之視野,描繪湖上陰晴變化之景色,進而聯繫到因景生情之傷感與喜悅。末處以抒發個人感興,剖析人生抱負,砥礪友人同道收筆。然而,寫岳陽樓之種種情態並不是作者筆下最着意的地方,對文人為政責任之呼籲才是全文重點。文章也可用虛實分析,其處理手法亦與前文相近,寫岳陽樓景色是虛,寫個人寄望是實,都是在文章近尾部分才示現出來。

  兩文結構可以分作引入、線索、層次、段落、過渡、首尾呼應幾項來理解。詳見下表:

〈始得西山宴遊記〉

〈岳陽樓記〉

引入

自述被貶,寄情於山水遊覽。

交待撰作時間與緣由。

線索

直敘時空線索清晰,寫遊歷過程,由偶然發現西山之怪特而開展新的感興,再歸結到個人對宇宙、人生之體會。

敘述線索主次分明,由想像景物之變化開始,連繫到遊人之心理發展,再由悲喜情懷轉移到作者對文人抱負之剖析。

層次

由平淡之遊覽,轉入令人振奮的新感受,再推衍到宇宙人生哲理。

由敘述、描寫範疇,進入人情事態,接着闡發個人之政教理念。

段落

由兩部分四段組成。第一部分兩段:寫未發現西山之前,及發現西山之時。第二部分兩段:遊西山之經過與感悟,以及撰寫此文之時間。

由三部分五段組成。第一部分首段:交待撰寫背景。第二部分三段:先寫景物大觀,接着兩段寫陰晴悲喜之變化。第三部分,個人體會及政治理想。

過渡

以西山之發現為過渡,由此引入人與宇宙關係之主題。

以岳陽樓景色變化為過渡,由此闡發個人政治抱負之主題。

首尾

呼應

以自以為永州之山水異態皆我所有,呼應末段所謂「遊於是乎始」之反省。

以開端提及之「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呼應末段「仁人」對政績之「憂」與「樂」。



  文言文寫作結構分析,是文言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除了有助理解作者構思,也可以藉此啟導創作,開發布局謀篇之方向與技巧。每一篇經典的文言文章,包括韻文,如唐詩、宋詞、元曲之類,都有其可供學習之結構脈絡,都是學習行文撰作的藍本,教與學兩方面都應該重視。分析理解文言文之寫作結構,其意義不止於認識古人之創作布局,而在於對寫作教學的啟發與探究,例如如何篩選材料、如何分類組織、如何呈示創作主題、如何處理情景交融。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舊課程(1990-2001)有不少文言範文都是與記敘有關的優良教材,如陶潛〈桃花源記〉、柳宗元〈三戒〉、白居易〈燕詩〉、薛福成〈貓捕雀〉等,其布局組織都是寫作典範,值得深究學習。誠然,文言文教學所牽涉的範疇非常豐富,無論是韻文或散文,其創作背景、思想感情、心理意識,乃至文章內容所關乎之生態、文化、社會、政治、歷史、地理等各方各面知識,都是不容忽視的教與學重點。正因如此,教材的適切選用確實是文言文教學的重要課題。經典的文言篇章就是經過千錘百鍊的佳構,是中華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不但具有豐富的語文養分,而且保存着強健的生命力,值得學界高度重視和認真選用。


參考資料
  • 劉鳳岭著(2006):《文言文教學實錄:案例、感悟、評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鄭國民著(2000):《從文言文教學到白話文教學:我國近現代語文教育的變革歷程》,北京:北京師範大出版社。
  • 張廣飛著(1997):《訓詁學與中學文言文教學》,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 盛九疇著(1994):《訓詁與文言文教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王昱昕著(1994):《文言教學研究》,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 張定遠編(1986):《文言文教學論集》,天津:新蕾出版社。
  • 李保初、周靖編(1986):《文言文教學法》,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 解惠全著(1983):《文言教學講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羅應福著(1980):《中學文言文教學》,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① 筆者曾撰文談及古代漢語的字詞訓解與教學問題(詳見拙文:〈文言教材與教學略說之一(古寓言四則),發表於《現代教育通訊》106 期,頁28-31;〈文言教材與教學略說之二〈木蘭辭〉動詞句型舉隅〉,發表於《現代教育通訊》107 期,頁39-43),現將重點放在文章結構分析。
② 本文所述兩篇文章分別為唐人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及宋人范仲淹〈岳陽樓記〉,兩文曾是香港中學中國語文科指定範文教材(1990-2001),亦為中國大陸及臺灣之中學中文科課程文言範文。
③ 案:南朝劉勰(465-520)《文心雕龍• 神思》有云:「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後使元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近代學者黃侃(1886-1935)《文心雕龍札記》有詳細討論「布局謀篇」,詳見《文心雕龍札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版頁114-116。
④ 有關范仲淹有否親臨岳陽樓之說,可參考:王麗珍(2012),〈范仲淹到過岳陽樓〉,見[國文教育網],網址:http://www.grandeast.com.tw/chinese/epaper/46/indexA.html, 讀取日期:2015 年7 月7 日。
 
本期教訊目錄 上一篇 / 下一篇